10月17日是第七個國家扶貧日。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國家扶貧日節點特殊、意義特別。
自2002年以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深入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國務院國資委統一指揮下,立足陜西省洋縣、太白縣和河北省淶源縣實際情況,為定點幫扶縣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向3個定點扶貧縣累計投入近1.2億元幫扶資金。
今年2月,陜西省政府和河北省政府分別批復同意洋縣和淶源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包含2019年5月已經宣布脫貧的太白縣,3個定點扶貧縣都已實現脫貧摘帽。
進入脫貧攻堅決勝之年,集團公司一手嚴控新冠肺炎疫情風險,一手統籌推進扶貧工作不松勁。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多次組織召開會議,親自推動工作。今年以來,黨組領導已先后8次深入定點扶貧縣開展檢查指導。
截至9月底,集團公司已提前全面超額完成今年國務院國資委責任書各項指標,實際完成2200余萬元消費扶貧任務,是去年消費扶貧總額的2倍。
除國務院國資委安排的定點扶貧任務之外,集團公司所屬19家單位還承擔了各地方政府部署的扶貧工作,分別在9個省市的21個村開展幫扶,實現了幫扶村全部脫貧摘帽。
發揮系統優勢 高位統籌謀劃
集團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高位推動,設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擔任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黨組領導多次赴定點扶貧縣檢查指導工作,督促扶貧工作,落實扶貧責任,推進扶貧項目,推動扶貧工作高效施行。
集團公司所屬17家單位組成3個定點扶貧工作組,由四院、六院、中國樂凱分別擔任組長單位,組織協調成員單位共同完成定點扶貧責任任務目標,貫徹精準扶貧基本方略,聚焦脫貧攻堅任務目標,開展航天特色幫扶。
集團公司高效管理扶貧工作,在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扶貧工作要點,年底對全年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底有總結”,以閉環管理為抓手,密切聯系溝通地方政府,深入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持續推動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集團公司在脫貧攻堅中選拔錘煉干部,從全集團范圍內先后擇優選派37名優秀干部深入一線駐縣、駐村深度參與開展定點扶貧工作。扶貧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的表現得到了地方領導和群眾的認可及稱贊,多次在省、縣考核中獲得優秀評級,真正成為脫貧致富帶頭人和貼心人。
集團公司扎實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在3個定點扶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后,仍繼續加大幫扶投入,繼續派駐干部,加大產業就業、消費扶貧支持力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成果穩得住,確保脫貧群眾能致富。
當地老百姓曾這樣評價航天科技集團的定點扶貧工作 — —航天科技集團扶貧是真金白銀、真心實意、真抓實干,讓大家感受到了黨的光輝。
樹立典型項目 提升幫扶實效
發揮航天技術優勢,集團公司以提高貧困地區群眾自身造血功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突出幫扶特色、豐富扶貧手段、鞏固幫扶實效等3個方面積極創新,落實了一批帶貧益貧效果好、穩定發展的典型項目。
集團公司堅持與地方產業發展規劃主動融合,建立“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項目分紅、勞務收入、土地流轉金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
自2002年定點幫扶洋縣以來,集團公司累計投入4200余萬元,實施100余個幫扶項目,讓3萬余位貧困戶受益;建立洋縣茶產業扶貧示范基地,發展有機農業特色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帶動輻射周邊村鎮,建立貧困戶增收長效機制。
自2002年定點幫扶太白縣以來,集團公司結合地方發展戰略,先后派駐16名扶貧干部、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126萬元,大力扶持特色鄉村民宿旅游項目,以“合作社+農戶示范店+農戶+能人大戶”的形式,幫助地方實現了從“美麗鄉村”到“小康鄉村”的華麗升級。
河北省淶源縣既是革命老區,又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集團公司自2013年以來,在淶源縣累計投入資金3193萬元,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扶貧帶動為牽引,直接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900 余戶,實現每年每戶分紅收入400元~1000元不等。
除國務院國資委安排的定點扶貧工作之外,自2012年起,集團公司所屬19家單位陸續承擔地方政府扶貧工作任務,先后在甘肅、山西、陜西、山東、河南、湖北、四川、重慶、云南等9個省市的25個村開展幫扶工作,截至2019年共計投入資金幫扶1260萬余元,開展消費扶貧約513.7萬元,先后選派扶貧干部和工作隊員近50名,幫助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扶教育促發展,提升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集團公司先后謀劃實施了支教2.0、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等多個教育扶貧項目,建立遠程互聯網視頻互動教室,升級教學設施設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開展航天科普知識宣講活動、舉辦夏令營,設立航天助學金,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扶貧助學及“微心愿”認捐助學活動,與扶貧縣簽署教育扶貧協議,解決貧困學生燃眉之急。
集團公司注重打造“科技+就業”扶貧樣板,把職業教育發展列為扶貧重要內容,幫助扶貧縣建立特色專業、改建實訓室,大力推進扶貧縣職業教育發展;把交付產業項目和培養技術人才作為幫助貧困戶徹底脫貧的“雙保險”,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提升了持續增收的發展后勁。
集團公司圍繞道路基礎設施、飲水工程、易地扶貧搬遷中的短板弱項,解決貧困群眾生活急需,實施道路修繕、灌飲工程和公共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累計在3個定點扶貧縣修建、硬化村組道路等超過70 余公里、20萬平方米,修建各類橋梁9座,建設村級辦公、衛生、警務、幼兒園、村民文化活動室等公共設施。
此外,集團公司還幫助定點扶貧縣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通過消費扶貧持續為農戶增收;以黨支部為載體,將黨組織先進性融入幫扶,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開展醫療救助、愛心捐助、社會救助等活動,使對困難群眾的關愛幫扶常態化、長效化。
集團公司充分利用航天技術、人才資源,通過航天日活動和扶貧日活動,組織開展扶貧助學、航天科普,帶領山區孩子近距離接觸航天科技;邀請大國工匠和航天技能大師到定點扶貧縣傳授專業技能、詮釋工匠精神,鼓勵貧困群眾提高自信、勤勞致富。
當下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各項工作任務更重、壓力更大、要求更高,正如吳燕生在檢查指導扶貧工作時所言,集團公司將“保持攻堅態勢,一鼓作氣奪取最后勝利,同心同力打贏脫貧攻堅戰”。